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名言(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论证过程)

在上一篇文章里,们分析了,刘震云在这篇小说中设置很多重复性情节的目的。

接下来,咱们就来接着来说说这些情节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故事虽然有点绕,但读后受益颇深~

一、杀人——偶遇——放弃

这是小说中比较明显的重复性情节。

在杨百顺13岁时,他因为犯了错不敢回家,睡在村里的打谷场上。老裴那时正提着刀要去杀人,遇见杨百顺,听他说了自己的经历后,就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带他去镇上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烩面。

杨百顺18岁时,喝醉了酒,一怒之下要去杀人,路过打谷场时,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他叫来喜,亲娘死了,后娘总往他肚脐眼上扎大钉。杨百顺听后,不再想杀人,拉着来喜去镇上,就像当年老裴拉着他一样。

老裴和杨百顺杀人的动机都是一样的。生活像一团乱麻,而他们就是这乱麻的受害者,在剪不断理还乱中受了天大的冤屈

这冤屈,都是说来话长

刘震云的观点

老裴小时候娘死早,是姐带大了他。村里有传言,说他姐十七岁时,和一个卖货郎好过。老裴长大了以贩驴为生。靠着贩驴,也成了家。他老婆姓蔡。老蔡和老裴的姐姐不对付。

老裴贩驴时常去内蒙古,在那里有个相好。那个相好在老裴之外,还有个河北的相好。她怀了河北那个男人的孩子之后,她老公提着刀去河北。哪知这河北人的姓名和地址都是假的。她老公没找到人,就去河南找老裴撒气。

因为别人的孩子,老裴又赔礼道歉,又赔钱出路费。有短处在人手里,一辈子别想翻身”。那内蒙人走后,老裴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蔡开始了她的称王称霸之路。老蔡的命令有二,一是不让老裴去内蒙古贩驴。二是从此以后,不准老裴和他姐家来往。

从那之后,老裴就不爱说话了。老蔡在家欺负老裴,让老裴生了窝囊气还不算完,她还把老蔡受气的事去村里当笑话说给别人听。一日,天下雨,老裴姐姐家的儿子春生在村头避雨,老蔡硬着头皮带他回了家。

那日,正好是他女儿生日,老蔡做了烙饼摊鸡蛋。春生是个实诚孩子,一口气吃了十一张烙饼。他走后,老蔡大闹了一场。她骂春生,说他吃了十几张饼,故意败坏人。又骂到老裴他姐,说她是个贱货,十七岁就跟卖货郎好。又骂到老裴在内蒙古找相好的事。这还不算完,老蔡又骂“你们姐俩在一起下流不就完了”。

老裴忍无可忍,扇了她一巴掌。这一巴掌,把王者扇出来了。第二天,老蔡的哥哥蔡宝林就来了。他是一个“死蛤蟆能缠出尿的人”。他给老裴说了一天的理,扯了一堆事。老裴听得要疯了,只得认错。蔡宝林这才走了。

蔡宝林走了以后,老裴越想越委屈,他干了啥事了,凭啥要被人这样欺负?他提刀要去杀了蔡宝林。后来,就遇到了杨百顺。

刘震云的观点

杨百顺跟老裴说了他的悲惨遭遇。事情也很复杂。起先是家里丢了一头猪,家人都去找猪,杨百顺生病,就在家看家。杨百顺听说今日罗长礼喊丧,就跑去看,结果没看到罗长礼,家里的羊又丢了。

老杨揍杨百顺,又从羊说到家里谁做主。杨百顺只能出去找羊。天黑了,他生病打摆子,却也不敢回家,只能睡在打谷场上。

老裴听了他的话,一下子醒了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打着摆子,为看一个人,为丢一只羊,也绕了几道弯,最后被逼得无家可归;自己都三十多的人了,能因为几张饼,真的去杀人吗?杀人之后,家里还有仨孩子呢。原来世上的事情都绕。”

杨百顺遇到来喜时,也有一番感悟。他想“原来一件事,中间拐着好几道弯儿呢”,“自己十八岁的人了,虽然受了些人的委屈,似还没到来喜的地步。杀了老马容易,自己接着如何?世上的事,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世上的事都绕”“世上的事,原来件件藏着委屈”,我想,这就是作者写这些琐事要揭示的哲理。

早些年,我也曾觉得自己倒霉。就因为一些小事,最后竟凑成了命运的一次一次的巨变,我怎么也想不通。看了这本书,我才有点释然了。原来,这些都是平常事。“命运里的蝴蝶效应”其实无处不在。

老裴若是为了蔡宝林的一句话去杀人,杨百顺若是为了老马的一口痰去杀人,一时冲动去做傻事,事后想想必定会后悔。

那些旧日的痛苦指向的,不是逃避(如出走),不是结束(如杀人),而是改变

最近听了一些心理学的书,最触动我的是,不止一位作者说,研究为什么痛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改变的力量

我想,这也是小说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简单来说,旧日之事,像一个泥潭,它曾经让我们往下沉。长大后,去它的最深处一探究竟,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让我们永无上岸之日。

人生道理其实不需懂太多

二、遇事——问别人——失败

老杨和老马交好。但事实上,这只是老杨的一厢情愿。老马根本没把老杨当朋友。

老杨遇到问题就去找老马拿主意,“老马给老杨出过不下一百个主意”。老马这人可不傻,他阴着呢。

县长小韩办了延津新学,这事和老杨没啥关系,但老杨却一个劲的和老马吐槽。老马听烦了,给他出个主意,让老杨送儿子去上新学,为的是将来让他回来卖豆腐,好抬高这豆腐的身价。老杨听了。

接着老杨又有问题了,他不知道该让二儿子去还是让三儿子去。老马又支了一招,说让笨的三儿子去,不能让聪明的二儿子杨百顺去。为啥呢?因为,聪明的脑子活泛,学成之后不回来卖豆腐的话,就白费力气了。

老杨又问,那咋办才能不得罪二儿子呢。老马说,抓阄啊。老杨心领神会,回去在两个纸团上都写了“不上”,让杨百顺先抓。

这样一来,老杨家的两个儿子的命运,都被老马的几句话给改变了。杨百顺事后知道了他被老爹算计,心生怨怼,最后远走他乡。老三只上了半年多的新学,后来在火车上做了司炉。

文学的魅力

这还不算完,大儿子的事,老杨也去问老马

那时,县里的东家老秦的女儿要重新择婿。谁都知道这是赌气挣面子的话,都不当真。只有老杨想占这便宜。他问老马。老马给他加油打气,撺掇他去,为的是让他碰壁。

说来也巧,老秦女儿小说看多了,不知人生路的凶险,竟真的嫁到了杨家,成了卖豆腐人家的儿媳妇。

看到这里,作者写了这么多事是想说啥,我们其实都能明白。

遇到大事问别人,根本就不靠谱且不说你与他是否真的交好,就算是交好,人家也不一定上心。就算上心,也不一定看事准

杨百顺为了人生大事去问老詹时,老詹推心置腹地告诉他:“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己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这话对我而言,感触太深了。我是到了三十岁的时候,经历了不少的挫折才懂得的。其实,人生很多痛苦,都是因为不懂这句话导致的。

其实他的小说挺幽默的

杨百顺的外甥牛爱国,就是不懂这理儿。他和老杨是一样的人。

年轻时,他有事问杜青海。他们每个周末会凑在一起聊天。牛爱国平常就把烦心事攒着,留到周末,一起问杜青海。

结婚后,他媳妇出了轨。他又没了主意,于是,坐了两天两夜的车,从山西去河北找杜青海。杜青海给他出的主意就两个字,一个是“”,一个是“”。牛爱国像得了圣旨一般,回去就立刻执行。

老婆出轨,他不吵不闹。老婆爱吃啥他做啥,爱听啥话他说啥。到最后,他一张嘴说话,他老婆就要吐。

他又去问老同学李克智。李克智送他一个字“”。牛爱国一开始不以为然,后来,当他老婆提离婚时,他才明白了这“赖”字的妙处。于是,他不离婚,就是要拖着她,也算是一种报复。

他还问过旧时好友冯文修。冯文修是个糊涂人,没啥好主意。一日醉酒后却把他的家事告诉别人,弄得整个县城都知道他戴了绿帽,并且要报仇杀人。

其实,无论是杜青海、李克智,还是冯文修,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自己的日子都没过明白呢。这样的人出的主意,如何能全呢?

牛爱国仍不悔改。他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真心喜欢的人,叫章楚红。本来都说好要一起远走高飞了,可牛爱国又听了别人的话。那人叫崔丽凡,他的意思是远走高飞不太现实,而且现在不断,恐有杀身之祸。

牛爱国就信了,七个月没联系她。等到幡然悔悟时,章楚红已经搬走了,据说是去北京做小姐了。

其实,牛爱国兜兜转转,糊涂了这些年,无非是看不透一个事,就是大事要自己做主,千万别指望别人

所以,小说中虽有重复的情节,却并不是作者无故啰嗦。安排这些情节有什么用意,想借此表达什么思想,等读者看完这些故事后,心里也就明白了。

下一期,我会把小说中的人生哲理都整理出来,欢迎关注~

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几篇: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为何有大量重复性情节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顶一万句”的是哪句话

《一句顶一万句》原著:洞悉人们说话的特点,讲透了“说话之道”

一心书屋,一个专心读书的角落~

一句顶一万句(典藏版)京东LiaryItem_KSNJq">月销量1622¥45购买

版权提醒:由于“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名言(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论证过程)_七宝歌词网”的歌曲信息来自网友上传分享,版权归属没办法及时考证,任何音乐作品的版权拥有者,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会尽一切所能在最大范围内保证版权人行使权利,保护版权人的合法利益。本站点所有资源均为网友提供,仅用于试听交流之用。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七宝歌词网将及时删除处理!


标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