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不是你想要的样子(假如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Flow-wrap: break-word ;clear: both;min-height: 1em;white-space: pre-wrap;color: rgb(62, 62, 62);orphans: 2;text-indent: 0px;text-transform: none;widows: 2;word-spacing: 0px;-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text-decoration-style: initial;text-decoration-color: initial;text-align: justify" data-from-paste="1">中午单位加班,和几位同事姐姐们聊天。聊着聊着偏离了工作话题,聊到了人生“动静之美”的美学逻辑。

“美”属于哲学范畴,本文浅显一说,就当凑篇文章。毕竟最近更新太少,读者可不看,节约时间。

人生意义在于美的追求与享受,人生之美并非浅显的外在形式,而是内外融于一体的真实感悟。感悟是心灵的基础,所以“美”是一种感受。

逻辑上讲,善恶是非、酸甜苦辣,哪怕夫妻拌嘴,甚至打得不可开交,都是“美”的表达形式。

举例,仅从表象来说:

我喜欢盆景,这个“喜欢”是对静态美的一种追求。

他喜欢鱼缸,这个“喜欢”是对动态美的一种表达。

这是感知中,动与静最直白的区别。

若从深层次来说,可以再举个稍微抽象的例子:

当我们总是以为青春无限,意识不到人不会永远年轻时,这种一成不变的认知符合静态美的特征。

当我们意识到生活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人总会慢慢老去,但未来依然值得期待时,这种认知符合动态美的特征。

从心理变迁的角度讲,时光必然可以改变一个人。生活的轨迹在岁月的积淀下交织出了剧情,总是一段斑驳、一段清晰,参差交错。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无论你如何去回忆往事,你的记忆绝对不是连贯的,再回首才会显得斑驳与清晰的过渡阶段是多么的有意义,多么的厚重且深沉。

举一个以往文章中的感情例子来说:

面对另一半的感情背叛,很多人一定体会到了刻骨铭心的感受。当爱情背叛了自己,当另一半“狠心”出了轨、爱上别人,你越是假装不在乎,心里就越会在乎。

愤怒或者委屈,无法完整表达出这种感受。这是有力使不出来,心力被耗空,对一切无能为力的错觉,情绪容易崩溃。

但是一个人即便被感情伤得刻骨铭心、撕心裂肺,最终也有一个上下极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极限。

悲伤与心痛就在这个区间内,它是波动态,振幅是悲伤,频率是时间的倒数。事件发生后,它的振幅会越来越小,频率越来越低,无限趋于直线的静态。

很多年之后,岁月改变了这个人的心态。曾经死要面子活受罪,曾经以为死也不能面对的感情问题,没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慢慢坦然面对,甚至可以笑着谈论过往是非的辛酸。

这就是“美”。

一切“美”都是有意义的,有些“美”只有回忆时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这个心理变迁当然也是有意义的,最大的意义不是你已经走出了苦海的最终结果,而是走出苦海的那一瞬,对往事的认知又上了一个层次。

随着生活感悟的不断积累,静态美与动态美的逻辑区分会越来越模糊。从绝对哲学上讲,假如这个世界真有“返璞归真”的境界,那应该就是这种混沌态,不喜不悲,顺其自然,无欲则刚的状态。

对待生活,只有静态体会,我们无法快速进步,总是沉浸于过去的美好想象中而无法自拔。若只有动态体会,我们必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压力与动力,有时眼花缭乱,精力不够,心力交瘁,以致于杞人忧天。

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修养与自律至关重要。就像灵魂中的“定海神针”,确保我们走得铿锵,即便没有豪迈,也有问心无愧的坦荡。

因为有了修养,即便我们走不上最好的那条路,也绝不会走上最不该走的那条路。

严格来说,自律本就是一种修养。这里把自律和修养分开来说,是因为自律发自于动态美,修养沉淀于静态美。

这是动静结合在一起所衍生出的新逻辑,决不是只拘泥于形式,那只是浅显的表象特征。这种“浅显”稍不注意,就会淹没在时光洪流中,再也没意义。

真正的人生感悟绝不是“定理”、“公式”、“教诲”等“科学手段”所能涵盖得了的逻辑。因为人生不是逻辑,而是动静结合、时空交错的体会。

有了这种体会,我们会发现,艺术是高于科学的,涵盖了科学的全部。

36504f89eaaa36dd">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我,感受着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感受。

举例来说,有人偶然听到一首熟悉的旋律可能会感慨,而有些人毫无感觉。

再举个例子:大人物的话不一定是真的,小人物的话不一定是假的。欺骗你的人不一定想害你,想害你的人不一定欺骗你。喜欢你的人不一定爱你,爱你的人不一定真想和你在一起……

这是自律与修养下的认知区分,每个人都能寻找到自己与世界最匹配的频率。

在挫折面前,要以一种混沌态的心理去应对。哪怕是感情里遇到了挫折,那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历练。

有人心情不好时,总以为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他们却不知,这种自以为是恰恰是挫折的最大伤害。

从这个角度讲,人生最大的挫折,恰恰是因为自己想不开。

下午,写工作报告时,我检索了一大份卷宗,数次看到了类似于这样的一句话:如果生活不是这样,我会如何如何……

这是对生活“后知后觉”的一种表达形式,从静态角度讲,它没有意义,因为它早就过去了,无法回头更改。

但是从动态角度讲,这句话有2层意思,要么意味着即将自暴自弃,要么就会越挫越勇。只要说了,必然是二选一的结果,否则不会有这种动态认知的表述。

有了这种感触,后来就可以小心翼翼。逻辑上讲,这就是被动式的自律,是一种修养的表达。

还记得8年前,老师曾说:对于多数人来说,真想学知识很容易,努力即可。但是想学修养并不容易,因为修养和努力无关,无从下手。更有甚者,努力与修养是相悖的,他们只能取其一,这是人格上的一种先天缺陷,这种缺陷极为普遍……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这个道理不是表面的,我们所说的懒癌就是这个逻辑的分支。心理学角度讲,懒癌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心灵空虚。

抱着目的的“修养”不是修养,而是演戏。不仅提高不了修养,还会让人对自律产生厌恶的情绪,这就是懒癌。

成年人想学东西,不能抱着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态度去学,而应该以一种“适应自身人格缺陷”的态度去学,逐渐匹配情绪的“频率”。

人生本就是一种体会,在体会中学习的效率最高。

就如感情里的酸甜苦辣,体会过了,你会永远记得。没体会过,你意识不到感情里的隐患与忧伤到底有多少层。

前段日子有一个离婚案例是这样讲的,一个男人曾经的讲述,我简单整理一下:

老婆突然爱打扮了,喜欢自拍,喜欢买衣服。我仅仅感觉到她更漂亮了,却从没考虑过她为了谁而漂亮了。

这不需要考虑,我是她老公,她当然是为了我而打扮。

后来她出了轨,外面有了男人。直到数月后,她怀上孩子悄悄去医院,我才发现了真相。我当然满腔怒火,不可能轻饶她。

她低头道歉,说以后再也不敢了,想好好过日子。

我更加愤怒,不仅打了她,还把这件事儿告诉了她的家人,让她丢人。

她没得解释,突然变得铁石心肠,要和我离婚。

当时我很伤心,没法接受离婚,可她执意离婚。我再也不敢有怒火,转而低声下气求她不要走。那几天我甚至给她下了跪,也曾去她家哀求过她父母,可她死也要离婚。

我问她,我都原谅你了,你为什么还这么狠心?她说早就爱上那个人了,从没爱过我。

在绝望中,我告诉她,如果你爱他,我给你们时间相处。我做出了这种让步,她还是走了,一点情面也不留。

离婚这些年来,在一次次伤心中,那些事儿我全都慢慢想透了。在那种情况下,离婚是离定了,没什么好伤心的。

当初,她并不是因为打扮得漂亮才被人勾搭,而是她被人勾搭上了才爱上了打扮。她并不是因为出了轨才离婚,而是因为这件事被我发现了,被她家人知道了,她无地自容。

整个过程我没有错,但我的自我欺骗与自导致了这一天,所以我也有错。

再次见到前妻,她还是单身。当我承认当初我太冲动且向她道歉时,她哭了,拥抱了我。如果我想复婚,她会答应的,但那一刻我不想了……

这个案例将来有机会再说吧,即便逻辑再多,也逃不出本心的真实感受。所谓的爱,所谓的恨,所谓的悲,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它都是你的一部分。

它不能更改。

我们要遵从本心,以生活的态度去适应这个社会,且不伤害别人。到后来,所有的感悟都是修养的一部分,也是人生最厚重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上说,修养是一种对生活认知境界的一种表达。没有绝对的坏人,但是你也绝对找不到哲学意义上的绝对的好人。

有些时候,不做坏人,就是好人。

在我们的心理学逻辑中,有一个二项原则(法则),从某种意义来说,生活中的某些逻辑具备脸谱化特征。

记得早在几年前,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讲过这个逻辑。

举例来说,小时候我们去邻居家看电视、电影,一进家门,我们最喜欢讨论的问题是:哪个人是好人,哪个人是坏人?

只要不是坏人,就是好人。

我们盼望着好人练成神功,满身气场,惩罚坏人。我们还盼望着坏人受到惩罚,没有好下场……

那时候,每个人都是脸谱化的。

前些天,我自己也参与了一项单位让我组织的调研,再说一说这个话题吧。

调研得出了“小时候”的思维逻辑,举例来说:即便在小学的课堂上,我们很多人也会分出个类似于“数学老师不好”、“语文老师好”的肤浅认知。

好与不好的逻辑真有这么简单吗,真是取决于认知吗?

当然不简单呀,小时候的很多想法长大后再去回忆,我们往往会心一笑,这“一笑”就是长大了的坦然。

因为数学老师不好,所以我们学好了数学。因为语文老师太好,所以我们没学会语文。

到底谁好,谁不好?

随着阅历的积累,人的认知是变动的。不变的是,在某一个时空节点上,我们认知的底层思维是一直有“根”的。

为什么当初有人感觉数学老师不好?因为他管得严,每天都会检查作业。

为什么当初很多人感觉语文老师好?因为她很和蔼,不做作业也不检查。

因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些人心中的“好”与“坏”是可以互换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们不能简单说好或坏。当我们评价别人好与坏,仅从逻辑上讲,那只代表了我们当时的某种偏见,且干扰了后来的认知。

再举个例子,在很多婚姻中,有些夫妻曾经很恩爱,后来有了新欢就不爱了。有人整天吵吵闹闹要离婚,有人真的离了婚,有人离完就后悔了,还有的人离婚后又复婚了。

我们不能说这对夫妻当初的爱情是假的,因为当年的他们确实很恩爱。

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后来的那些感情变数,没有考虑到爱情深度以及人心的复杂。

但是到了最后,这段爱情肯定是虚的,因为它违背了当年两个人相恋、结婚的初衷。于是,爱情给人带来的不再是浪漫的回忆,而是五味杂陈的体会,甚至只有心酸与眼泪。

人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路,如果你无法心平气和去做一件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表象上的利益,这条路与你的契合度不高。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比如很多人都在工作,但总是累死累活。如果这份工作仅仅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对心境修养没有任何提升,那么一路走下去将会很难。

一个人不管面对多少风霜雨雪,不管生活有多么坎坷困难,亦或者说不管生活多么如鱼得水,人际关系多么游刃有余,一定要有“修养”层级上的认知与眼界。

你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正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人,你经历的一切都是正常的。人生没有绝对的顺境,没有绝对的逆境。

我们始终是我们,无法替别人活着,也无法让别人替我们活着。假如生活不是这个样,那还能怎么样呢?那就不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了呀。

BAD3a">文章就到这里吧,我只是粗略一谈,混沌态描写,凑篇文章即可。有机会再说吧,本文到此为止。


版权提醒:由于“假如生活不是你想要的样子(假如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_七宝歌词网”的歌曲信息来自网友上传分享,版权归属没办法及时考证,任何音乐作品的版权拥有者,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会尽一切所能在最大范围内保证版权人行使权利,保护版权人的合法利益。本站点所有资源均为网友提供,仅用于试听交流之用。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七宝歌词网将及时删除处理!


标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