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与爱妻吴茂华:一见如故二见相知,三见恨晚,四见情不自禁

一个斜阳普照的黄昏,年界甲子的流沙河收到一封,字迹隽秀,一看便知出于女子手笔。

流沙河先生:不揣冒昧,擅自打扰,恳请见谅。乃无名小辈,从来喜爱文学,不具才能,只有倾向,因此并无任何建树实绩。回首是瞻,虽有愧怍,倒也理得心安。我今年四十有余,历经悲酸,读透人生,常一人悲凉唏嘘,黯然自伤。所幸唯有书籍常伴左右,落寞之时,读之诵之,为我平抑心中浊气,消解胸中块垒。

接着写了对流沙河的仰慕之情。随后写道:花开过了,自然要谢,只是肉身凡胎老之将至,总须有人为先生侍汤水,弄茶饭,嘘寒问暖。伤吾伤,以及人之伤,小女子自作主张,同病相怜起来,不禁由己及人,由人及己,心上来秋,悲从中来。思绪忽而万千,贸然提笔聊述赘言,以慰先生。素昧平生,不怕先生笑我,自不量力,多此一举尔。

最后希望流沙河能送她一本书,因为书店买不到。落款:吴茂华。

流沙河感慨万千,决定见面。一个冷风嗖嗖的傍晚,两人互诉衷肠。各自说到家庭现状,流沙河说:“我与前妻离婚有一年多,分手更早在五六年前,儿子成人,我倒也过得惯。”吴茂华也告诉流沙河,自己一人带小女儿过日子,清苦倒无谓,只是常自黯然。

两人絮絮叨叨,随意自然,只觉心气相通,恰如旧时相识。吴茂华不经意抬头,透过道旁未凋尽的梧桐叶望去,却见夜空清冷,一弯缺月窥人。街上车水马龙,市声嚣嚣,他们却如临无人之境。道别的时候,流沙河长时间握住吴茂华的手,一股暖意通过手臂传至她的手掌,一种久违的温情与心动,在她体内呜咽升腾。

再次见面,两人缓缓行于林荫小道,倾谈各自的生活、见闻和感悟。虽然相差十七岁,但是并无隔阂,气氛融洽极了。路短话长,天近黄昏,待到分别之时,彼此情缘渐生。

三次见面,天色已暗,两人并肩缓缓而行,沉浸于两情相悦的欢愉之中。

冬天倏忽而过,转眼春暖花开。两人在杜甫草堂,浣花溪畔,第一次挽起了手,一起到小面馆吃了抄手面条。临别之时,流沙河送了吴茂华一首诗:当渡船解缆/风笛催客/只等你前来相送/在茫茫的渡头/看我渐渐地离岸/水阔、天长/对我挥手。我会在对岸/苦苦守候/接你下一班船/在荒荒的渡头/看你渐渐地近岸/水尽、天迥/对你招手。

流沙河点评此诗写得哀艳而古典:“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炎炎盛夏,流沙河送了吴茂华一把折扇,为她消暑拂凉,扇面上用雪清玉瘦的行楷小字题了宋人蒋捷的《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初秋时分,两人结婚。到照相馆拍了纪念照,回家炖了一锅牛肉汤,炒了几样时鲜小蔬。饭后灯下相拥,四目相对如梦,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信心与真情。

婚后吴茂华如是总结:我们一见如故,二见相知,三见恨晚,四见就情不自禁了。当然,这“一二三四”,说的是心理时间,那是一个长长的积累、绵延的过程。

婚后不久,流沙河自撰一联,贴在门上:安身得乐常常乐,落脚为家处处家。欣喜之情跃然纸上。他的书法自成一脉,形态瘦朗端丽,气韵清正,笔意徘徊于唐诗宋词的亭台岸柳间。他说:“我人长得瘦,字也如此,并非有意为之。”

流沙河每天吃很简单。早餐玉米糊加芝麻酱,再来一勺蜂蜜;中晚餐素简有余,对桌上荤腥基本视而不见,下箸处多是蔬菜、豆瓣类。吴茂华始而进言,继而劝食,终而聒噪,但他依然故我。

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流沙河忙于写文稿,居然忘记。吴茂华心中不快,缄默不语。过了几天,流沙河给她写了一副对联:“互拭寒衾搜夜话,相携窄巷买晨蔬。”他说:“婚姻是散文、流水账,多半缺乏诗意的。我俩能如此相濡以沫,就是福气了。我此生最值得两件事,一是读了很多书受人尊敬,二是与你结婚有幸福

结婚二十五年后,吴茂华腰背疼痛,服药稍缓,流沙河给她轻轻捶打。窗外春寒,屋内和暖。他突然有些伤感,说道:“你我同走过二十五年的婚姻,满头青丝成白发,人老了,还守在一起,像一捆柴,不容易啊。”

他随后吟诵了《诗经·扬之水》,这是吟咏夫妻之情的:“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唯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女。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唯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流沙河后来在讲《诗经》时如是解读这首诗。

所谓“扬之水”,就是激流的水。这首诗写的是一对夫妻吵了架,做太太的又听到一些闲话,说她的丈夫好像有外遇了,任凭丈夫怎样解释、表白心迹,太太就是不信,一天到晚就和他吵。这位丈夫气慌了,想一走了之,临到要出门了,回头对太太说了一番话,就是这首诗。

楚者,黄荆条子也,“束楚”就是一捆柴。“扬之水,不流束楚”,是说“那些激扬的流水啊,不要把一捆柴冲散了”。这是打比方:夫妻在一起,就像一捆柴,本来是各自独立的,后来有了婚姻,就把两个人连在了一起。现在流水来了,影响了夫妻关系,就像大水要把一捆柴冲散,而这位丈夫是不愿意的。这是他对他妻子说的第一句话,说明他很在乎他们的夫妻关系。

他接下来劝导太太:“终鲜兄弟,维予与女。”终者,到头来也;“鲜”的本义是很少,在这里就是“没有”。维者,只有也;这个“女”在这里就是“汝”。这是在提醒太太:你要明白,你没有哥哥也没有弟弟,我也是孤人一个,我们两人相依为命,如果流水把我们冲散了,你去投靠谁?我去投靠谁?所以你不要去听别人的话,别人都是骗你的。信者,不要相信也;者,欺骗也,瞒哄也。

第二章还是同样的意思:我们两个只有互相依靠,必须互相信任。外人的话是听不得的。最后那个“信”就是真实、诚实。

读完这首诗,我们只觉得这个丈夫爱他的妻子,爱得很,他没有办法解释,只有反复强调夫妻二人是相依为命的,让妻子不要听信别人的传言。各位回去以后,如果你的太太和你发生冲突了,你不妨就把这首诗念给她听。

......

流沙河本名余勋坦,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勋的本意是大功劳,坦的本意是平直宽(颇有苏东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意思,苏东坡也是四川人)。他一生勤于著述,晚年潜心研究古诗:“新诗永远不能替代古诗,经典只有懂了才有兴趣去读。我只是一个传道者,把古诗的乐趣传递给大家。”

他在成都图书馆开讲《诗经》。讲起《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诗句,他起身而立,模仿古代淑女摇摆腰肢的身段。“采野菜需要这样?荇菜又是做的呢?李时珍《本草纲目》写得清清楚楚,人不吃,是用来喂猪的。”“其实,这是周人用来祭祖的,要让家中年轻女子下水去采。我把日子都考证出来了,是每年夏至前后3天。后来,就演变成青年男女集体相亲的一个民俗活动了。”

在《诗经现场》一书中,他像一个老派绅士侦探,拿着一个放大镜,在故纸堆里查考小学、民俗、礼制,以至天文、地理、动植物学,为现代读者还原出81篇“现场报道”。男女相爱的浓烈与纠缠,文人壮志未酬的失意,君王的忧患意识,在幽默诙谐的文字演绎下,让人身临其境地回到两千多年前先秦之民的生活、劳动场景。

“研究这些东西,我觉得很有趣,很快乐。”“我讲的这些,就是过去一个读书人应该懂得、最起码的文化常识和素养。”“我把这个当作我的义务,我的责任。”

流沙河没有老年人的沉冗拖沓啰啰嗦嗦,幽默细致,经常博得听众开心大笑,又从大笑中深刻领悟。每次讲课,他都让工作人员给听众打印讲稿。工作人员哀求,沙老,咱们节约一下成本,可以用幻灯播放嘛。流沙河听了很惊奇,当代科技竟然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工作人员嘟囔,早就有了嘛。

流沙河不会上网,有人告诉他,现在网络时代,纸媒处境堪忧,他听了直呼: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流沙河送给老友黄永玉一副对联:天命难知须率性,人生易老要开心。这个社会总教我们如何努力工作,却不教我们如何开心活着。平和、柔顺、不争,这是流沙河面对外部世界的姿态。

流沙河晚年深居简出,每日读书、写字和卖字。早餐过后,凝神静养半小时,钻进书房开始做研究。中午,夫人下点面条、配点小青菜当午餐,他继续在书房做研究,一直忙碌到下午4点方歇,运动、读报、听新闻,陆续完成了《白鱼解字》、《诗经现场》等文化、文字研究方面的著作。

阿来说:“一名好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我们每个人肉体都会走到生命终点,但好作家会依靠好作品获得生命延续,流沙河就是这样的作家。”

何三畏评价他:“什么事都入心,什么事都不闹心,不存幻想。”“越活越明白,把世事看得很穿、很透。”

流沙河先生著作等身,这套《流沙河讲诗经》和《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是他晚年潜心力作,喜欢的朋友赶紧买回家看看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版权提醒:由于“流沙河与爱妻吴茂华:一见如故二见相知,三见恨晚,四见情不自禁_七宝歌词网”的歌曲信息来自网友上传分享,版权归属没办法及时考证,任何音乐作品的版权拥有者,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会尽一切所能在最大范围内保证版权人行使权利,保护版权人的合法利益。本站点所有资源均为网友提供,仅用于试听交流之用。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七宝歌词网将及时删除处理!


标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