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的方式比爱本身更重要(爱人与被爱才是生活的本质)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1.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自
要理解这部分,得从什么是“自我”开始说起:你是如何感知你自己的呢?你是如何定义你自己的呢?“我”是个很熟悉的词,但什么才算是“我”呢?
人们常说我的汽车,我的房子,我的肝,我的心脏,这些都不是“我”他们只是相对于我的客体 。
一切可被定义为“我的”的存在,都属于“我”而不是“我”。自我是一个观察者、一个体验者。观察者不是观察本身,不是观察物;“我的”也不是“我”。
自我只能被感知,无法被思考。
活出自我就是享受
自我就是你愿意享受事物的合计。
当你看电影,娱乐,旅游时,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只是在体验,在感受,在陶醉。你忘记了自己,消融了界限;那一刻,你会感觉到,自己跟那件事融为一体。这种感觉就是活出了自我。外在的事物成了自我的一部分,那一刻,它们不再属于你,不再与你无关。那一刻,它们就是你。
你在做什么,什么就是你。自我是流动的,自我不能单独存在,自我就是事情本身。当你陶醉在某件事里,你就体验到了你的自我。自我就像灵魂一样,当它附着在某件事上时,自我就跟那件事情完成了融合,这件事就是它。
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去更多想去的地方,吃更多想吃的食物,见更多喜欢的人。
世界上只有一种爱就是爱自己
陶醉是最高级的享受,这总享受也叫作爱所以自我就是爱,爱的过程就是投注自我的过程,活出自我也是活出爱。
所以爱是不需要回报的,需要回报的不叫爱那是投资。爱也不存在我爱你的问题,因为那一刻你就是我的自我的一部分,我只是借助对你好体验更好的自我。
比如说,爱一只猫。你看到一只猫很可爱,你想去抱它。此刻你不会去计较这只猫是否会回报你,你只是单纯地被它的可爱所触动,你想去为它做点什么。于是你去抱它,想抚摸它。此刻,你看到了有爱心的自己,你内在的一部分正在为自己内心的柔软而震撼。那么此刻,你就不是在为这只猫而做,这些都是外在形式。你正在为你内心的柔软、悲悯、可爱而做。当你抱这只猫的时候,你体验到了自我的美好。
爱人,爱事,并享受其中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更简单的说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爱。
2.意义感是怎么失去的
空虚感的来源。
享受对很多人来说是件陌生的事。
很多人会选择用吃苦来逃避,感觉并不能享受人生,反而苦难重重。他们会选择让自己经历很多困难,让自己非常忙碌,一方面感慨于生活的苦,一方面继续着这种苦。实际上,忙碌和苦也都是有一定意义的,其作用就是让人不停地劳作,从而不会有时间去患得患失。
一旦吃苦的人停止吃苦,忙碌的人停止忙碌,他们将不得不面对迷失的自我,不得不面对内心的无意义感,继而体验到生命的孤独和虚无。
孤独就是跟人、事、物都没有连接,内心的爱无法投注出去,自我无法寄托。自我找不到寄托的客体,就会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感觉就是虚无。
有的人很困惑,认为自己不能热爱生活,不能爱他人,从而特别自责,觉得自己“爱无能”,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实际上,这时你需要心疼一下自己:这说明你跟外在是没有连接的,你的世界里只剩自己。
当然,你不会所有时候都跟这个世界没有连接,也不会所有时候都有连接。所以人都是有时候孤独,有时候幸福。孤独本身是不可被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在孤独的时候思考如何减少一点孤独。
恐惧让人忙着去应对
我们做事情时往往有两个动力:爱和恐惧。爱就是我们内心喜欢这件事,所以想去做。恐惧则是我们必须去做这件事,不然可能会完蛋。我们靠近一个人时也是如此。有的人是因为爱,渴望靠近一个人,并在靠近的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有的人则是因为恐惧,不得不靠近一个人,理由往往是,这是责任、对的、应该的事。
被恐惧驱动的人是不敢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这样的人不敢专注于自己的感觉,不敢为了开心、幸福而活。
而一个人之所以无法去享受生活,是因为他的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的基础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的潜意识一直在忙着确认:“我是安全的吗?我是自由的吗?我能做好吗?”
只有你觉得安全感、自由、价值感都得到满足的时候,你才可能会享受生活,才能体验到意义感。
所以,当你体验到孤独、空虚和虚无感的时候,你要先问问自己:此刻,你缺了什么?怎么缺的?
忙着满足安全感、自由、价值感的状态叫作生存,追求意义感的状态才叫生活。当你的底层需求被满足了,你就能从生存状态进入生活状态,就可以享受意义,你的眼里就有了别人,关注的就不再全都是自己了。这时候,你就有了爱的能力。
爱是自我饱满的结果
爱只发生在一个人的底层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去爱的时候,他首先要有安全感、自由、价值感。
他没有担忧,不为生存而焦虑,他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向外看的可能。一个匮乏安全感的人,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都在想着怎么保护自己,怎么让自己安心下来。
他身心合一,没有自我强迫,就有了自由、能量去看外部世界。一个匮乏自由的人只能用理性去跟别人相处,而用理性无法感受到别人的喜怒。
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好的,自己的爱是会给别人带来帮助的,这时候,他才有了爱的动力。如果一开始你就觉得别人会嫌弃你,相自己的行为会带给别人伤害,那你就会没有动力去爱。
所以,爱是自我饱满的人才有资格去做的事。当一个人在某一刻有了安全感、自由、价值感,他才有了爱别人的可能。自我匮乏的人只想索取爱,只想被爱。爱是需要能量的,自我饱满的人才有多余的爱给予别人,自我匮乏的人只想从别人身上榨取能量。
3.找到意义感的方法
①跟你的感觉在一起
体验到意义感的唯一方式就是,跟你的感觉在一起,跟着你内心的感觉去生活。
活出人生的意义的第一步就是,你需要去回忆哪些事让你开心、幸福、满足、喜悦。你曾经对这些事很有感觉,但是你可能没有在意过。对这些事的回忆和标记可以增强你内心的确认感。
有的人有过很多开心和满足的体验,却从来没有把这些当一回事。你也可以问问自己:开心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吗?在你的世界里排第几呢?
对很多人来说,开心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开心是一种感受,而很多人很难重视自己的感受。更多时候,人会执着于是否做对、是否应该,而非是否开心。
因此,增强意义感的第二步就是,尽可能地把你的体验放到第一位。对你来说,是否有满足感比是否正确更重要。当然,你不要在所有时候都把感觉放在第一位,你只需要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你的体验放到第一位。
第三步,去做更多。当你的体验变得更重要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做更多这样的事了,你就有了更多满足感。
②快乐的三个层次
人的快乐有三个层次。你可以跟着这些感觉,一步步寻找更高层次的感觉、快乐和爱。
第一档的快乐,是感官刺激的满足。
当你跟随感官的冲动,刺激你的眼、舌、耳、鼻、皮肤等,你会感觉到一种很原始的快乐。包括吃好的、喝好的、睡好的、熬夜追剧、旅游看风景、游乐场玩、烟酒茶咖啡瘾等,这些都非常刺激。尤其是追剧的刺激,它会把你置换于一个丰富的故事场景中,在幻想中感受到了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这些感官的刺激很有满足感。你只要跟随你的欲望,在现实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地满足自己就可以了。
可是现在的人有时候很克制自己。想吃的时候不让自己吃,因为会长胖;熬夜追剧的时候要骂自己,因为伤害身体;想去旅行要用钱限制自己,因为不能浪费钱。
克制自己固然有好的地方,能让人在现实层面越来越好,但一直克制的结果却是,一直得不到满足感,渐渐迷失了自己。我也同意人不应该放纵自己,但我觉得人应该在安全范围内最大化地放纵一下自己,才能感受到快乐。
健康的状态就是:有时候放纵,有时候克制。
第二档的快乐,就是情绪被照顾的满足。
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体内有些负面的情绪,你很难受。但是我要恭喜你,这时候你拥有了快乐的机会。当你的愤怒被在意了,焦虑被安抚了,恐惧被照顾了,低价值感被安慰了,孤独被陪伴了,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满足感。你的情绪有多强烈,你的情绪被照顾后就有多满足。这就是情绪被照顾的满足。
情绪的被照顾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自己照顾自己,一个是邀请别人照顾。这两个方向都有同样的前提:你的情绪。这非常重要。只有你觉得自己的情绪是件重要的事,你才愿意花心思去照顾它。
有的人会在自我脆弱的时候渴望亲密,想谈恋爱,想让对方爱自己、想要被在乎、被关注。实际上渴望亲密,就是人想要有一个人可以安抚自己的情绪。
当你的情绪被照顾,你会体验到你在爱自己,会感觉很踏实。
第三个层次的愉悦感,就是精神层面的愉悦感。读了一本好书、听了一节好课、有了一个灵感、做成功了一件事情、做了一个公益项目等,这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在升华,会感觉内心特别有成就感、意义感、存在感,这是第三个层次的愉悦。
③意义感来自过程,而非结果。
为了追求意义而去做某件事跟为了寻求别人的认可而做不同。这种成就感是你去做了,你就感觉很好,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证明什么。追求价值感的时候会总盯着结果,而追求意义的时候则是沉浸其中。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是为了某个结果而做,为了赚钱、名誉、稳定或其他,而非享受这件事情的过程,你就会很辛苦。这种辛苦就是,你随时都在担心,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怎么办?当你遇到挫折时,你会焦虑,完不成怎么办?当你不喜欢这中间的过程的时候,为了结果,你会逼自己。在这样的过程中,你会忽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声音,效率也会变低。
如果你是享受这个过程的,就会变得不一样。当你去做事的时候,你就是开心的。至于结果,那是其次。有个好的结果固然很好,没有好的结果,你也想去做一做试试。那么,这件事你做起来就是轻松、自然、专注的,反而可能做得更好。
④从意义的层面改善关系
当你在乎一个人时,就会有想留住他的冲动。留住一个人的方式有两种:
剥夺他的安全感,让他离不开你;
让他觉得被吸引,从而留下来。
有的父母改善跟孩子关系的方式就是剥夺他们的安全感。比如说,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这个时期的孩子,其实部分安全感被满足了,这是父母好的部分。然后,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了自由的需求,并且相信自己能做好一些事,想去尝试。而很多父母对此很恐慌,就企图剥夺他们的安全感:惩罚、威胁他,让他体验到做自己是危险的。
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无法有效改善关系的,只能让孩子退回到底层需求去。有效的方法是在意义的层面留住他,是帮他发现更爱的部分,发现你们共同热爱的部分。婚姻关系也是如此。
真正长久的关系必须要两个人找到共同的热爱。你需要去发现你们之间的共同话题,享受你们彼此的生活,一起探索这个世界。不一定是去旅行,也可以是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值得享受的部分,——一起打游戏,一起看电影,一起研究育儿,一起研究麻将和电视剧,这些都可以是彼此的意义。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要活出自我,活出意义来。
4.原生家庭及育儿中的意义感
①父母自己不爱这个世界
你能否能跟一件事做连接,很大一部分原因跟你的父母是否教会你有关。如果你的父母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他们就会带着你一起去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如果父母喜欢这个世界,他们就会挖掘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喜欢。
但如果他们在忙着生存,那你们就是三座孤岛,各自忙各自的。每个人都在为了活下去、为了证明自己、为了逃避当下的痛苦而活着,无法产生连接。
②父母对孩子热爱的剥夺
即使父母没有带着孩子去体验这个美好的世界,孩子自己也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欲。他会想跟大地连接,跟植物连接,跟蚂蚁连接,跟万物连接。他想去享受这个世间美好的一切。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完全懂得如何去爱这个世界的。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他不愿意妥协,他想跟着自己的感觉去生活、去创造。对于他害怕的事,他会带着小冒险的心情去做。对于他不喜欢的事,他会直接说“不”。对于他想要的东西,他会直接表达需求。他能通过不停的试探,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在哪里。
然而,不幸的是,有些父母会阻止他去跟这个世界建立连接。他们会从有危险的角度,告诉孩子这些、那些都是不安全的。泥巴是有细菌的,特别恐怖,不能玩。如果他们不想给孩子喝果汁,他们会告诉孩子,果汁是过期的。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什么是危险的时候,孩子就无法通过自我感知去体验危险了。他只能通过被教育知道那是危险,通过父母的表情知道那是危险。而健康的教育则是,陪着孩子去探索危险的边界,而不是盲目地对其进行恐吓和威胁。

父母应该从正确的角度对孩子进行教育,告诉他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应该做到。一旦有了要求,人对事情的兴趣便会迅速丧失。

并不是说孩子不应该有规则,健康的规则是父母陪着孩子去探索这个社会的边界,看看怎样会享受、怎样会被惩罚。这时候,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的规则。而如果父母提前给予了过多规则,孩子就再也没有机会去感受这个世界真正的规则是什么了。

他们会告诉孩子他怎么不行。当他还没去做时,父母就会给出一个结论:“你肯定做不好。”即使孩子做好了,他们也会说“别骄傲,你这是侥幸”。他们有很多办法暗示孩子没有能力,从而让孩子在面对一件新事物的时候不自信,从而不再去做了。

③父母不懂得享受生活,孩子便不懂

对于不懂得享受生活的父母来说,他们不仅自己不享受,还会阻止孩子去享受生活,让孩子觉得享受是可耻的,只有忙着去生存才是安全的,只有压抑自己才是安全的,只有攻击自己才是安全的。

于是,为了活下去,孩子不得不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忙着证明自己很好,从而忘记如何享受生活。

这样的父母也不是故意的,更不是罪恶的。这样的父母是可悲的,他们一直都是按照这种方式生活的,从来没留意过享受为何物,也从未为享受生活而活过,单单是活着就消耗掉了他们毕生的精力。


版权提醒:由于“爱人的方式比爱本身更重要(爱人与被爱才是生活的本质)_七宝歌词网”的歌曲信息来自网友上传分享,版权归属没办法及时考证,任何音乐作品的版权拥有者,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会尽一切所能在最大范围内保证版权人行使权利,保护版权人的合法利益。本站点所有资源均为网友提供,仅用于试听交流之用。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七宝歌词网将及时删除处理!


标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