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和王佐良:没有婚礼,没有孩子,相约老了一起去敬老院

BADc8e45bb7ef" data-from-paste="1">一天下午,夕阳斜照在坐在阳台上的张海迪身上,一旁的王佐良握着张海迪的手,张海迪问丈夫王佐良:们没有孩子,以后老了怎么办?”

王佐良深情地说道:“那时候,我们一起去敬老院。”

作家张海迪因为高位截瘫,不能生育,膝下无儿女,想到老年生活,这才有了上面这样一个问题。

爱情就是经历过许多事情之后,我仍然爱你如初。两人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从前车马很慢,书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作家张海迪与王佐良平淡而又幸福的爱情。

01 五岁高位截瘫,生活彻底改变

1955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张海迪在山东省文登市降生。新生儿呱呱坠地的时候,张家人都对这个新生命的到来感到无比开心,给孩子起名叫“张海迪”。

张海迪从小就十分好动活泼,长得十分可爱,又十分爱笑,深受家人和邻居的喜爱。但噩运偏偏要在这时候到来,打破了一切宁静。

五岁的张海迪还在幻想着与其他孩子一样即将进入小学,戴上红领巾背着书包去学校上学,但是一份医院的检查报告彻底撕碎了这个梦。

张海迪被诊断出脊髓血管瘤。血管瘤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良性肿瘤,这一病症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率很高,虽然说是良性肿瘤,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症状出现,造成很大的危害。

年幼的张海迪还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只是看到家人在病床前着急的样子,母亲更是以泪洗面。天性十分积极乐观的张海迪还安慰家人说自己没有什么事,让妈妈别哭。

但这样懂事的孩子还是没能逃过病魔的手,张海迪的病情恶化,造成了高位截瘫。

直到张海迪坐在轮椅上永远也站不起来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变了,她无法再去舞蹈班跳舞,无法像其他人一样肆意奔跑,这土地像是和自己没有了关系一般。

在病情前期,张海迪还能继续去学校,可是高位截瘫之后,她就无法再去学校了。喜欢学习的她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这在一个仅仅几岁的孩子心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她只能待在家里,自卑、怀疑、哭泣,她问为什么只有她不可以去学校,为什么只有她不能再走路了,自己喜欢跳的舞也没办法再跳一次。

就像所有刚刚变为残疾人的人一样,张海迪感觉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但是她的父母没有放弃,一直陪着这个几岁的孩子,鼓励她,告诉她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

因为天性就是乐观的,熬过了这一段日子之后,张海迪恢复了往常的心态。不就是不能走路吗?自己还有手和眼睛呢!

张海迪的父母给她买来了小学、中学课本,张海迪就在家自学,跟上了同龄人的学习进度,精神生活的富足让她像个健康人一样。

02 自学成才,服务人民

十五岁那年,张海迪跟随父母到了山东的农村。

张海迪看到许多村民生病了也无处医治,有的是因为医院的医疗费用太高,有的是因为路途遥远,这样一来,他们生病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只是一味相信各种土方子,有时候甚至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

善良的张海迪就买来了医学的书,开始自学医学,学习针灸。

但医学又谈何容易呢?在学校里专门学习的医学生也要花费数年,更何况是一个自学的人呢?

困难没有打倒张海迪,她翻阅了无数本医学的书,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用自己作为实验体,在自己身上扎针……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学习,她开始慢慢能为人治疗了。

在之后,她又自己买了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为村民提供无偿的医疗服务。在农村的那几年,她为群众无偿治疗的次数多达上万次,张海迪也因此被村民们称为“名医”。

当医生的这件事给了张海迪很大的鼓励,她知道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于是就有了更大的热情。

张海迪又有了新的学习目标。她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书,从数理化到哲学,无所不包,张海迪成了这世界上最充实的人。

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张海迪的精神仍然完好无损。张海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给众人做了一个榜样,她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患病的儿童筹款等,哪里能帮得上忙,她就到哪里去。

即使行动不便,但是她从未放弃过学习知识。她通过自学,学会了英语、德语、日语和世界语四门语言,翻译了16本著作,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她的文字功底也十分出色,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她的文章,她的事迹也因此广泛传播,这样一个坚强好学的女子成了一个榜样。

在《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传播之下,张海迪迎来了自己的爱情。

3650a6f76d65c05b596073cf">03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

爱情是人人都会生发的一种感受,它不分性别和身份,只要时机对了,什么也抵挡不了爱情的来临。

报纸上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这篇文章吸引到了一个叫王佐良的人民教师,他被文章中展现出来的坚韧所折服,又为其中的文采而倾倒,他透过文字爱上了时空中另一端的张海迪。

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第二天就想尽办法通过报社要来了张海迪的联系地址,写下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信中字里行间都是对张海迪的倾慕之意。

张海迪收到信之后是惊喜的,她没有想到自己给远方的人也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她认认真真回复了这个远方的读者。

两人这样的书信联系持续了两年,通过书信,他们像是朋友,像是知己,王佐良提出了见面。

其实张海迪在认识王佐良之前就有过两次爱情的萌动。

第一次是情窦初开的张海迪与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上了一个开朗帅气又稳重的男生,但那时的张海迪一想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就不敢踏出任何一步,只是将感情放在心里,把对方当好朋友。

这第一次心动以男生与另一个女生结婚为终点。

第二次的心动是一个男生和张海迪互有好感,但是两人暧昧了一段时间之后,男生就突然离开了,这次心动仍然是无疾而终。

张海迪想到,或许都是因为自己身有残疾,所以即使他们喜欢自己,之后的舆论和家人的反对也无法让他们在一起。渐渐地,张海迪就将感情都放在心里,没有再喜欢别人,而是专注于提升自我。

这次发表了文章之后,王佐良就被张海迪深深迷住了。张海迪也重新相信了爱情,她觉得自己值得,于是两人见面了。

如同两人多次在书信中交谈一样,两人的初次见面让王佐良禁不住表白了。

张海迪相信这一次不会和前两次的心动一样,两年的时间让她相信这是个对的人,于是她欣然接受了,两人开始了甜蜜的约会。

但王佐良的父母却不同意两人的交往。张海迪的身体状况注定了王佐良在之后的生活中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

在多次与父母沟通之后,王佐良的父母终于还是妥协了,王佐良的母亲说:“要做好准备,以后还有很多困难。”

王佐良父母同意之后,张海迪和王佐良在1982年结婚了,他们没有举办婚礼,无需宣扬,无需祝福,两人的相濡以沫足够让他们这一辈子携手前行。

王佐良和张海迪都以为婚后生活会是平静而又幸福的,但病魔不久就又来到了两人身边。

1985年,由于张海迪连续创作,在写《轮椅上的梦》时,鼻梁被眼镜压破了一块皮,之后就不断溃烂出血,但张海迪沉迷写作,全然没有在意这个小小的伤口。

就这样,一个小伤口拖到了1990年,张海迪因为身体感到十分不舒服,就去医院进行检查。

命运似乎跟张海迪又开了个玩笑,她患上了鼻梁基底细胞癌。王佐良懊悔不已,自己竟然没有关注到妻子的伤口,任由其发展为癌症。

手术台上,因为张海迪是高位截瘫,不能麻醉,只能靠着她自己去忍受疼痛,也就是要进行一次无麻手术。

王佐良感到手术刀划在了自己的身上,在一旁陪伴时,他额头、手心都冒出了冷汗。当手术结束,张海迪奄奄一息,王佐良上前握住了妻子的手,两人的手都冰凉冒汗。

这次手术是一次生离死别,大难过后,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王佐良也更加注意张海迪的身体,再也不让张海迪累着。

同年,王佐良和张海迪搬到了济南市的花园小区,这里被称为“名士楼”,是因为这个小区是专门为了解决各界知名人士的住房问题而建的。

每天晚上,和父母一起吃过饭看了新闻之后,张海迪和王佐良就回到书房,各自开始学习和写作。

这样的房间是温馨的,房间里有纸张摩擦的声音,也有键盘敲击的声音,两种声音像是两个音符,互相配合之下奏出了和谐的乐章。

1993年,张海迪自学通过了吉林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课程考试,取得了硕士学位,幼年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遗憾被弥补,人们相信张海迪是那时候最幸福的人。

就在这样的岁月流逝之中,来到了1998年。

04 平淡而又幸福的爱情生活

张海迪和丈夫王佐良一同翻译了二十万字的美国小说《莫多克——一头大象的故事》。

两人的计划原本是由张海迪独立翻译,但感性的张海迪在读到书中感人的情节时,常常热泪盈眶,无法拿笔写下这些动人的情节。

不得已,只能让丈夫帮忙,把那些感伤的情节翻译出来。这是一份工作,工作就会有矛盾,即使两人是夫妻,但仍然会为了几个单词的翻译问题争吵得面红耳赤。

就是在这样的严谨态度之下,这本书的中文译本终于面世,张海迪在书里的序言中写道:“尽管我们曾经为了这本书争论不休,但那都是为了我们的读者朋友……我想对我的合作者(丈夫王佐良)说——我爱《莫多克》,我也爱你!”

读者在拿到这本书的译本时,从这简单的几句话里面也感受到了两人的感情之深。

在许多个夜晚中,张海迪和王佐良也不是一直伏案学习,而是一同去“散步”——在屋子里散步。

王佐良在后面推着轮椅,张海迪在轮椅上闭着眼睛说他们去到了哪。就在这样的一次次散步之中,他们不仅“去过”海边,还去“爬了山”。

不出去散步的原因是因为张海迪怕给别人带来麻烦,也不想浪费时间,他们更喜欢在一个书房里“散步”、学习,从文学谈到社会,又从心理谈到哲学,他们的思想在两人构筑的世界里无限畅游,体会到了无比的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海迪无法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了,于是王佐良就给妻子添置了笔记本电脑,让张海迪能倚靠着床或是平躺着写作。

再之后,张海迪甚至不能这样写作了,只能将电脑放在身体一侧,扭着身子写下一本本书。王佐良看着妻子如此努力地创作,没有半点怨言,总是十分支持妻子进行创作。

在张海迪休息的时候就给她按按肩膀,给她拿些牛奶来让她补充一些能量。

两人的工作和学习时常持续到半夜,有时候王佐良因为白天的工作比较累,就先睡了。但是那时候的电脑性能不是很好,会经常出现一些故障。

张海迪就急急忙忙叫醒这个家中和单位的“技术人员”:“快起来看看,我的文章写完就不见了!”“电脑不动了,我的文章还没保存。”

王佐良听到这样的“求助”,总是立马起来帮妻子解决问题,毫无怨言。有时候问题比较复杂,弄好之后天都快亮了,他就只眯了一会儿就起床去上班了,对妻子永远没有半句怨言。

他对张海迪的爱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张海迪不说,他也会主动去做,给了张海迪无限的惊喜。

张海迪十分喜欢看书,每个月都把自己想看的书列一个目录出来,再由王佐良在附近的书店一家家地找过去买回来。

王佐良在书店中看到一些新出的书,妻子还不知道,他就把这些书的书名都抄下来,带回家让妻子选择,下一次买书的时候又给妻子带回去。

张海迪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她喜欢阅读、创作,也喜欢画画和足球。

2005年6月,张海迪在读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时,小说中描写的意境让她突然有了灵感,正要拿画笔画出来时,却发现颜料已经用完了。

张海迪十分着急,灵感转瞬即逝,现在不画出来就没有了,她赶紧告诉了丈夫王佐良,王佐良一听就立马出门了。

没多久,王佐良气喘吁吁地拿着一个大箱子回来,看起来像是跑回来的。张海迪打开箱子一看,是一整箱的颜料!还有十几支画笔和一大瓶调色油。

张海迪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笑着说:“这得够我画多久的画了。”

王佐良抹了抹汗,笑着回应:“以后你有灵感的时候就能立马记录下来了,买些备份好!”

张海迪因为高位截瘫无法生育,但两人仍然希望有自己的孩子。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张海迪说要是有孩子,可能现在都上大学了,说这话时的张海迪显得十分伤感。

没有办法生孩子,那就养一只宠物。王佐良和张海迪养了一只白底黑花的狗,还给这只狗起了个名字,叫“板凳”,对板凳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好。

可是有一天,板凳不见了,这可急坏了两人,到处张贴寻狗启事,回到家中茶饭不思。

经过十天的等待,终于等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板凳被送到烟台去了。得知自己的“孩子”没事,夫妻俩喜极而泣。

两人没有孩子,张海迪就担心起老了之后的问题。他们老了之后该怎么办呢?谁来照顾对方?

王佐良握着她的手说:“那时候,我们一起去敬老院。”

王佐良深情的话语和真挚的眼神让张海迪放下心来,只要有相爱的人,去哪都是幸福。

两人对动物和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张海迪没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母亲,但是她却把母爱给了更多的孩子。

在丈夫王佐良的支持下,张海迪给孩子们写书、译书,把自己的稿费捐出去,给孩子们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这一所小学把希望带给了许多孩子。

两人二十几年的婚姻,他们的感情仍然浓得化不开。

如今,张海迪当选为了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联合会的主席,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到更多的残疾人,她的精神也鼓舞了其他同样具有身体残疾的人。

作为张海迪的另一半,王佐良知道妻子张海迪希望做的一直都是为人民服务,他最希望的是自己退休后,还能一边做学问一边照顾辛劳的妻子,然后两人一起共度晚年。

张海迪和王佐良的平淡爱情故事让人心生羡慕,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最长情的告白也可以是陪伴。

参考文献

张海迪《张海迪》

张海迪《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海迪自选集》


版权提醒:由于“张海迪和王佐良:没有婚礼,没有孩子,相约老了一起去敬老院_七宝歌词网”的歌曲信息来自网友上传分享,版权归属没办法及时考证,任何音乐作品的版权拥有者,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会尽一切所能在最大范围内保证版权人行使权利,保护版权人的合法利益。本站点所有资源均为网友提供,仅用于试听交流之用。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七宝歌词网将及时删除处理!


标签:

随便看看